社长致辞
-
充分发挥材料技术的独创性,为地球和社会的创新作出贡献
-
探寻可乐丽的原点
~有思想的制造型企业~
江上:我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可乐丽的书,在了解可乐丽之后深感这是个有思想、有理念的企业。创始人大原孙三郎及第二代掌门人大原总一郎留下的许多名言,至今仍在企业内部广为流传。
伊藤:是的。从成立之初至今,历代掌门人都留下了诸多名言及思想。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些传承来观照自己的行为,我们于去年重新制定了使命、信条(理念、行动原则)和誓约等企业宣传语,力求将其渗透到集团国内外的每一位员工。
江上:可乐丽在成立之初制定了“二三印”的司徽,表示贵公司即便成为龙头企业,也不会变得傲慢,忽视和社会的联系,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贵公司是非常重视社会责任的公司。
伊藤:这个司徽所蕴含的意义是:但凡成为第一,就会心生轻慢和松懈,因此我们要时刻以充满希望的第二、第三名的心态去努力逼近第一,这清楚地表明了我们的立场。如今,我站在社长这个角度,更深刻体会到其中寓意的可贵之处。
江上:我听说伊藤先生您的原点在现场,是吗?
伊藤:我在1980年进入公司,最早被分配在工场工作。在那里我深切感受到,机器坏了可以修好,而人一旦有了损伤,却是难以修复的,我们对于“血肉之躯”的人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。而且我还学到了以“宽严相济”为座右铭,对工作严格要求,对人待以宽厚、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怀进而携手并进的重要性。
江上:大原总一郎曾说过,工场是一切的起点,“建立产业新阶梯,为国家、社会作出贡献”,没有改革创新的经济增长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,要时刻努力实现创新等名言。
伊藤:制造商的工作不仅仅是制造产品,还要为产品创造付加价值。虽然价格受营业能力的影响因年而异,但基本上还是反映出市场对技术的评价。因此,工场如何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才是重点,也就是说每天的效益归根结底是由生产现场创造的。
江上:您曾说过“让员工有更好的生活”,我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社长发言,感觉非常新颖独特。
伊藤:我经常问员工“为什么在可乐丽工作?”,我觉得,首要的原因是为了赚钱,但说得更高尚一点,是为了幸福而工作。为此,公司就有义务为员工提供能够安全、安心工作的场所。我也希望将可乐丽发展成能让员工骄傲、愉快工作的企业。
江上:也就是说希望员工的家属和周围的人都称赞“在很好的公司上班”,是吧。
伊藤:是的。我举个例子,维尼纶纤维生产由于工序长,机器一旦停止,再重新启动是非常麻烦的。因此以前都是在不停机的状态下进行故障维修,造成事故频发。我就任维尼纶纤维生产部长后,给予明令禁止,要求即使牺牲生产效率也要杜绝此类危险作业。因为“为了幸福而工作”的企业,是绝不允许人身伤亡风险的。
江上:确实,经营者必须将员工的安全作为企业行为的第一考量,否则,“让员工有更好的生活”就成了一句空话,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。
江上:可乐丽在战后军事占领的环境下,仍然坚持使用国产材料,推动了技术革新。当时工场纲要中指出“要凭借新技术为国民谋福利”,反映出建设社会贡献型企业的志向。
伊藤:在资源匮乏的日本,生产用国产材料就能做出的产品是当时创始人的抱负。尽管有时候从其他地方购买材料或许会更便宜、更简单,然而可乐丽预见到百年后的未来,坚定主张要从材料开始自主创新,这让我深感于他们的先见之明。
江上:最近,贵公司在积极推进企业并购,这样一来是否会产生可乐丽DNA被逐渐稀释的担忧呢?
伊藤:在外界看来我们可能收购了很多公司,但实际上,本公司的并购都是以波瓦尔独有技术为中心,都是与波瓦尔密切相关的。并购之后,我逐一拜访这些企业,向社长及管理层反复强调并请他们理解“可乐丽是一家重视技术原点的企业”,期望能将这种文化深深植根于这些企业。
江上:面向因并购而增加的海外公司员工,如何宣扬可乐丽理念呢?例如,理念之一的“同心协力”,对于外国人来说应该比较难理解吧。
伊藤:以前年合并的公司为例,在第一年,我和他们说请决定是要采取自己的工作方式,还是可乐丽的方式,之后让他们展开深入的讨论。通过讨论,彼此提升了高度,统一了步调,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,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达到“扬弃”即德语“Auf heben”的效果。这个过程不就是“同心协力”吗?
江上:我觉得以前可乐丽好像更贴近消费者,但近几年,作为材料供应商的印象更为强烈。对于这点,您怎么看呢?
伊藤:尽管本公司的很多直接交易方是企业,但我们始终都牢记最终用户是消费者。今后对材料产业的要求是能够制造出为社会所需的产品,而社会是由消费者所代表的。前段日子,听闻印度有这样的评价:“可乐丽的每一件产品都很好,但是昂贵的好产品我们不需要”。对此我想说,尽管可乐丽的产品自身价格略高,但只要使用后能降低整体成本,有这个优势就应该购买,这才是真正的需求所在,今后的制造业也应该抱有这样的想法。
江上:如果材料制造商可乐丽发起创新,想必其影响将会极其深远。例如,如果可乐丽研发出可以净化任何水质的活性炭材料,那么就能拯救无数人的生命。
伊藤:需求和技术成果的平衡是极为重要的。我们有独创的维尼纶纤维,因此可以满足替代石棉材料的需求;我们有波瓦尔薄膜,因此当液晶面板用偏光膜的需求产生时,就能恰好满足这一需求。反之,若我们一味追求需求,就会如同追逐海市蜃楼一般,徒劳无功。在无数世界性社会课题堆积成山的当下,我们要具备能将需求和技术成果有机结合的触角,充分发挥独创技术,做别人做不到的产品,真正为地球和社会的创新作出贡献。
江上:我十分期待。今天非常感谢您与我们分享了许多关于可乐丽的思想和历史的话题。
代表取缔役社长
伊藤正明
作家、评论员。生于1954年1月7日,兵库县人。
1977年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政治学科毕业后,
进入原第一劝业银行(现瑞穗银行)。相继任职梅田·芝分行、
总部企画、人事相关(总括部、业务企画部、人事部、宣传部、
行内业务监查室)、高田马场、筑地各分行担任分行长,
于2003年3月离职。在1997年发生的“第一劝业银行总会屋事件”中,
时任宣传部次长,全力参与危机处理,为后来合规体制的
建立作出很大的贡献。身为银行员的同时,还于2002年
发表了第一篇小说“非情银行”。2003年退出银行界后,
正式成为一名作家。其作品不局限于经济小说的框架,
创作了崭新的金融娱乐小说。
